宝丰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宝丰县加快推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 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示范区管委会,县人民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宝丰县加快推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9月19日       

 

宝丰县加快推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为全面提升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强筋壮骨、做大做强,强力构建以生态养殖、特色种植、绿色食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根据《平顶山市加快推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及《宝丰县乡村产业振兴五年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三产融合为主线,以招商选资为抓手,以龙头引培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突破,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产业振兴为总体目标,突出特色主导产业,叫响农产品品牌,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平台助推的基本思路,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着力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化水平全面提升,为“乡村强县”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到2025年,全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三化”支撑的生产格局初步形成,三产融合、三链同构的产业体系初步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三方”联动的经营模式有效推广,特色农产品品牌初步叫响,农业产业化主要指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三、工作重点

(一)突出主导产业,着力构建优势特色产业四梁八柱。

1.明晰主导产业培育方向。以生猪、奶牛、珍稀菌、花椒、秋月梨等产业为重点,按照发展有基础、市场有潜力、技术有支撑、政策有扶持的“四有”原则,科学论证,精心定位,明确主导产业的培育方向,制定专项规划,强化推进措施,落实专班责任,力争用3—5年时间,在全县打造年产值不低于10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1个,年产值不低于20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1个。

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农科所,各乡镇(示范区)

2.打造主导产业发展载体。围绕主导产业培育,按照产业集群、龙头集中、技术集成、要素集聚、保障集合的要求,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打造区域主导产业发展载体,逐步形成“一乡一园”“连乡成片”“跨乡成带”“集群成链”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强力构建良种繁育、技术支撑、标准化规模化种养、仓储加工、冷链物流、电子商务、品牌营销等相对完备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积极推动全县优势特色产业由“小而散”向“大而强”转变,由“多点多极”向“一干多支”转变,逐步叫响羊肚菌、秋月梨、花椒等品牌,努力将优势特色转化为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到2025年,全县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创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强镇2个,每个乡镇建成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民人均特色产业增收力争达到5000元以上。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科技园区事务服务中心,各乡镇(示范区)。

(二)突出三产融合,着力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强筋壮骨。

强化工业化思维,树牢项目为王理念,积极顺应农业产业化发展内在需求,找准契合点,寻求突破点,全力做好三产融合文章,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逐步实现三链同构,不断提高县域主导产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1.提升种养水平。石桥镇、肖旗乡、前营乡、张八桥镇等乡镇要紧紧围绕生猪、奶牛、肉牛等生态养殖业,加快建设现代化养殖基地。以康龙、金岭、源达等大型养殖企业为重点,打造一批大型生猪养殖基地,形成年出栏量50万头以上的生猪产业集群。支持优然、合源等企业智能化发展壮大,加快形成装备技术先进、现代化水平高的规模奶牛场,全力打造优质奶源基地,持续推动奶业振兴。积极引导企业按照品种良种化、生产规模化、养殖设施化、管理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信息数据化等“七化同步”要求,做好项目谋划和实施,切实加快规模养殖标准化建设。到2025年,全县生猪出栏量达到50万头以上,肉牛出栏量达到1万头,奶牛存栏量达到3万头。

周庄镇、肖旗乡、商酒务镇、前营乡、观音堂示范区等乡镇要紧紧围绕食用菌、林果、花椒等特色种植业谋划项目。大力推进珍稀菌菌种、菌棒工厂化生产,改造和扩建标准化大棚,不断扩大种植规模,积极推广林下套种和工厂化设施栽培技术,推广“菌—菌”“菌—菜(果)”“林—菌”种植模式。依托我县西部虎狼爬岭地区土壤富硒优势,挖掘土地空间,适度扩大秋月梨、花椒等优质林果种植面积,建设一批优质花椒、秋月梨等优质林果种植基地。到2025年,全县规模以上食用菌龙头企业达到5家以上,珍稀菌大棚达到5000座以上,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秋月梨种植规模稳定在3000亩以上,花椒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林业局、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事务服务中心,各乡镇(示范区)。

2.做精加工文章。紧紧围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拓展产业链条,提升农畜产品附加值。

积极引导扶持宝州粮贸、金麦穗面业等面制品加工企业向精深化方向发展,产品向深层次、多样化延伸,不断提高面制品、粗纤维食品、杂粮深加工制品等名优新特产品在食品中的比重,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逐步形成从田间到餐桌一体化产业链,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到2025年,粮食加工转化率要达到90%以上,主食品工业化率要达到25%以上。

充分发挥伊利乳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企业与农户之间的紧密联系。提升乳制品加工能力,带动乳制品行业上下游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伊利二期扩建项目,扩大乳制品加工业产业规模,打造高端乳品加工基地。到2025年,全县乳业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

充分挖掘清香型宝丰酒的优势和潜力,大力提升产品品质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宝丰酒文化创意园区建设,推进酒、文、旅融合发展,倾力打造中国清香型白酒生产和文化基地,创新营销模式,推进宝丰酒业提质增效、振兴发展。

依托“河南省小米醋文化之乡”,以冯异醋业、应河醋业、翟集醋业等加工企业为重点,传承创新小米醋加工工艺,挖掘醋文化内涵,扩大“冯异”牌、“应河”牌系列产品影响力,规划建设中原米醋特色小镇,推进米醋生产走向规模化、产业化,打造中原米醋之都

引进和培育珍稀菌加工企业,做好食用菌速冻加工、冻干加工、整体或切片烘干加工及调味品加工、酱菜罐头加工等初加工项目的谋划、包装和实施,推进盐渍品、烘干品、蘑菇酱、休闲食品、养生保健产品等系列产品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在此基础上,积极引进生物提取技术,开发蘑菇多糖、蘑菇多肽等抗癌营养保健产品。

责任单位:发改委、工信局、农业农村局、粮储中心、乡村振兴事务服务中心,各乡镇(示范区)

3.抓好流通服务。

(1)配建冷链设施。围绕特色农产品生产,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平顶山市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园项目建设,在林果、珍稀菌等特色农作物种植基地建设农产品清洗、分选、包装、冷藏等设施,为优质林果和珍稀菌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的预冷、存储、加工、集散等环节提供专业化服务,降低农产品损耗率,延长保质期,切实保障农户收益。加强县乡村三级冷链设施供给,建立覆盖农产品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较强供应链整合能力的农产品流通企业,整合商务、供销等部门资源进一步完善提升乡村物流配送体系。到2025年各乡镇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实现全覆盖。


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农业农村局、商务局、供销社,各乡镇(示范区)

(2)发展电子商务。持续抓好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积极引进电商品牌企业,做大做强电商服务平台,抓好乡镇电商产业园建设,以渔具电商产业发展为重要抓手,推动重点村发展乡村作坊、家庭工场,建立供应链基地,实现渔具电商产业县域全覆盖。完善电商服务网络,大力推行直播带货、网红打卡等电商新模式,强化网货开发,畅通农产品配送渠道,延伸产业链、畅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动电商企业与涉农龙头、合作社和农户融合互动发展,构建主体多元、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自我循环的电商发展体系,助推县域涉农主导产业发展。到2025年,我县优势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率要走在全市前列。

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各乡镇(示范区)

(3)培育新型业态。立足我县自身优势,持续拓展和挖掘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农业特有功能,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实现农旅融合。重点围绕林果业规模种植基地,适时举办杏花节、梨花节等活动,吸引游客进行生态体验、休闲采摘。推广一批红色游、访古游、乡村研学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到2025年争创省级以上旅游名镇1个,打造研学实践、科普教育青少年实训基地1个。

责任单位:县接待和旅游服务中心、文广旅游局、农业农村局,各乡镇(示范区)

(三)突出龙头引培,着力打造优势特色产业硬核支撑。

紧紧围绕县域主导产业的规模扩张、延链补链,持续加大“外引内培”力度,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精深加工水平高、示范带动作用大、品牌引领优势明显的国内知名龙头企业,为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创新方式招引龙头。持续完善“四张图谱”,开展“四个拜访”,分类制定招商方案,务实创新招商模式,通过开展优势项目推介招商、存量企业以商招商、行业协会搭桥招商、投资平台助推招商、委托中介合作招商,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的针对性、精准性。

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农业农村局,各乡镇(示范区)

2.多策并举培育龙头。建立龙头企业梯次培育壮大机制,实施“育龙计划”和涉农企业“小升规”行动,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县农业农村局要会同各乡(镇、示范区)对县域现有涉农企业进行梳理排队,选择3—5家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骨干优势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因企制宜,分类施策,着力在资金、土地、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倾斜。要引导鼓励重点企业创新经营机制,提升管理水平,以品牌为纽带,推进资产重组,通过联合、兼并、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或企业联盟。到2025年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0家以上。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示范区)

3.引领带动彰显龙头。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支撑引领和带动作用,逐步健全完善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村集体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小农户为基础的利益联结机制,总结推广经验,探索推行“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模式。鼓励龙头企业上联市场开发生产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产品,下联合作社带农户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种养基地,有效贯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分配等各个环节,有力构建三化支撑、三链同构、三方互动的产业化发展新体系、新格局。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示范区)

4.筑牢基础支撑龙头。要按照“部门管、龙头带、个体联、政策帮”的总体要求,不断规范提升和办实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力扶持合作社在良种供应、农机作业、基地建设、收贮冷藏、订单销售等服务功能上优化提升,积极引导合作社争创示范合作社。要大力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鼓励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户注册认证家庭农场,鼓励扶持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改善生产条件,提升经营能力,不断扩大家庭农场基数,使家庭农场成为新型经营主体的重要力量、龙头带动的基础支撑。到2025年,全县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农民合作社达到100家以上。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示范区)

(四)突出品牌引领,着力筑建优势特色产业核心地标。

坚持将品牌化发展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按照“政府引导、市场拉动、行业助推、企业支撑、社会参与”的运营思路,因地制宜创新品牌发展模式,政企协同推进品牌营销战略,着力构建以区域优势资源为基础,以品牌培育壮大为龙头,以绿色食品为方向,以产地环境评价、生产标准执行、营养品质考量、质量安全追溯四大体系建设为保障,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品牌格局,不断提升我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1.聚焦安全打造健康绿色品牌。按照“减量化投入、资源化循环、高效化利用、安全化生产”的“四化”要求,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切实强化质量安全风险管控和可追溯管理,积极开展绿色食品申报认证,不断提升我县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到2025年,全县80%以上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县“两品一标”产品认证达到50个。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示范区)

2.聚焦特色叫响富硒功能品牌。充分发挥我县虎狼爬岭富硒土壤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统一硒认识、摸清硒家底、做好硒规划、打造硒产业、搭建硒平台、完善硒配套、培育硒品牌,切实加强与科研院校的沟通合作,力争用3—5年时间,建设一批优质花椒、秋月梨等优质林果种植基地。把我县打造成富硒产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地、富硒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各乡镇(示范区)

3.聚焦品质创塑企业自主品牌。县直相关部门和各乡镇(示范区)要积极引导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市场主体,切实强化品牌意识,培育企业文化,加强诚信建设,提升产品质量,以品质企业、品质产品、品质服务、品质员工,创建和塑造企业自主品牌,努力打造以品牌价值为核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引导扶持重点涉农龙头企业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优势品牌的有机整合,对同类产品逐步实行商标注册、广告宣传、包装设计、质量标准“四统一”。要完善、规范和强化对农业品牌的推介、评选、推优等活动,建立优化品牌建设与保护机制,鼓励引导各类涉农市场主体通过品牌注册、培育、拓展、推介、保护等手段和措施,不断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到2025年,全县要至少培育1—2个在全省或全国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的企业品牌。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商务局、林业局、供销社,各乡镇(示范区)

(五)突出科技赋能,着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动力引擎

充分发挥县农科所、珍稀菌研究院等本地科研机构的研发优势,积极对接国内知名的科研院所,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合作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农技推广服务平台和龙头引进助推平台,以农业科技创新助力我县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1.搭建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围绕我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深化与华中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城建学院等院校合作,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争取在良种繁育、技术研发、食品加工等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在小麦、珍稀菌、林果、畜禽等特色种养领域取得一批集成性创新成果,“十四五”期间,争取申报省级以上涉农科研项目。

责任单位:县农科所、农业农村局,农业科技园区事务服务中心,各乡镇(示范区)

2.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积极与河南农大、省农科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沟通联系,引进科研机构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搭建沟通桥梁,提供农业科技成果的供给、需求、展示、推广、交易等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服务,进一步促进农业产学研精准对接、深度融合,促进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示范推广,真正把科研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到2025年,争取引进农业科技新成果,并在我县得到有效转化。

责任单位:县农科所、农业农村局,各乡镇(示范区)

3.搭建农技推广服务平台。以县农科所、食用菌协会等为依托,通过举办培训班、观摩会、开展“一对一”服务等,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同时,积极举办中国珍稀菌高质量发展大会等国家级、省级行业合作新品种交流观摩活动,及时了解信息、交流技术、整合优势,为我县优势特色农业发展提供平台支撑。“十四五”期间,围绕重点涉农产业、重要环节,全县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大型农技推广活动。

任单位:县农科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各乡镇(示范区)

4.搭建龙头引进助推平台。在做好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农技推广的同时,切实强化招商意识,通过技术支撑引龙头、科研成果引龙头、特色产业引龙头,发挥科技平台汇聚的创新优势,吸引和带动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在我县办企创业,延伸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

任单位:县农科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各乡镇(示范区)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县级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县直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目标制定、政策落实等相关工作的统筹协调,定期分析研判我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形势,集中协调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定期调度、强力推进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示范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具体负责本地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协调推进工作。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示范区)。

(二)强化政策扶持。县财政要多渠道整合和统筹支农资金,切实加大对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集中用于重点涉农产业项目奖补。要积极推行政府平台助推产业发展运行机制,创新使用专项债券资金,彰显产业引导基金效应,为重点涉农产业项目签约落地、建设运营发挥引领撬动作用。要整治盘活乡村集体建设用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最大限度保障重点涉农产业项目用地需求。各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主动作为,围绕项目建设,在立项、环评、税收等方面落实优惠政策,建立绿色通道,提供便捷服务。

任单位:县财政局、发改委、农业农村局,各乡镇(示范区)。

(三)强化金融支持。金融机构要加大对重点涉农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放宽担保条件,扩大担保范围,提高信贷额度。要顺应农业产业化发展内在需求,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企业、金融、社会等多元化投入机制,搭建“政、银、担、保、投”支农联动平台,为龙头企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探索推进农业保险创新,因地制宜扩大保险品种、创新保险模式,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筑牢金融“安全网”。同时,要支持工商资本下乡,承办、领办重点涉农产业项目,打造和组建涉农龙头企业,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责任单位:县金融业发展服务中心、财政局、农业农村局,各乡镇(示范区)。

(四)强化督导考核。县直有关部门及各乡镇(示范区)要把涉农产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制定专项规划,精绘招商图谱,组建工作专班,落实分包责任,按照“产业发展项目化、项目推进清单化”要求,全力推进工作落实。对于重大招商项目的洽谈推进,相关的单位主要领导要坚持大员上阵、亲自挂帅出征,确保招商成效和项目落地效率。县委县政府督查局将不定期组织开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专项督查

责任单位:县委县政府督查局。

 

附件:宝丰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  件

 

宝丰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王代强  县长

副组长:郭  杰  县委副书记

孙志刚  副县长

成  员:金晓辉  宝丰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县发改委主任

何冠峰  县四级调研员

楚亚辉  县四级调研员、工信局局长

步国旗  县政府办主任

杨国旗  县财政局局长

文胜伟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尚素珍  县商务局局长

张玲玲  县文广旅游局局长

任朝阳  县市场监管局局长

张会军  县林业局局长

牛广军  县乡村振兴局局长

马国留  县农科所所长

刘锋申  县供销社党组书记

王校杰  县接待和旅游服务中心主任

陈克佳  县金融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

王晓巍  县乡村振兴事务服务中心主任

张恒阳  县农业科技园区事务服务中心主任

李相军  县粮食和物资储备服务中心主任

张晓祎  城关镇镇长

杨军红  杨庄镇镇长

宋同珂  周庄镇镇长

李延彬  大营镇镇长

崔俊豪  商酒务镇镇长

杨  璞  张八桥镇镇长

李  凯  赵庄镇镇长

王凤雪  石桥镇镇长

魏前豹  闹店镇镇长

黄琼瑶  前营乡乡长

冯宇航  李庄乡乡长

何耀华  肖旗乡乡长

商科峰  观音堂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区管委会主任

练亚超  龙王沟乡村振兴示范区管委会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文胜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宝丰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网站标识码:4104210001

联系电话:0375-6522162 邮编:467400

ICP证号:豫ICP备05017732号-1

豫公网安备 410421020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