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丰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今天是
文号 索引号 00bfx-00000-2023-00001 关键词
主题分类 业务信息 体裁分类 服务对象

观音堂示范区:木耳迎丰收 农户采摘忙

7月17日,走进观音堂示范区大石扒村白玉木耳·五星工坊基地,一朵朵肥硕油亮的白玉木耳长在整齐排列的木耳菌棒上,十几名村民穿梭在菌棒行列之间,忙着采摘、搬运、晾晒成熟的白玉木耳,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目前基地共种植2个大棚,悬挂了3万多个菌棒,每个菌棒能产干木耳7两,干木耳总产量能达到2500斤左右,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将增收6万元左右。”基地负责人李中银告诉记者。

白玉木耳营养丰富、质脆可口,具有种植周期短、效益产生快的特点。该村光热充足,雨水充沛,昼夜温差大,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白玉木耳有了更好的品质。

“这白木耳长得俊啊!朵大肉厚,色泽透亮……今年肯定能卖个好价钱!”村民薛玉轻一边采摘白玉木耳一边说,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她感到非常开心:“我年龄大了,出门打工不方便,现在在基地干活一个月有两三千块钱的收入,还可以照顾老人、小孩,真是一举两得。”

据了解,大石扒村把发展木耳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壮大农业经济的重要抓手,采取“党支部+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建成菌棒装填车间一座、食用菌种植大棚4座,带动周边群众40余人实现稳定就业,真正让“小木耳”长成“大产业”。

小小食用菌,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经济。木耳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有效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而且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上了一条生态种植、农旅融合的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在山乡成为现实。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近年来,观音堂示范区按照“支部有作为、集体有收益、群众有增收”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支部引领·村社共建”融合发展新模式,有效激活了农村经济发展主体、要素和市场,释放出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动能,重点围绕花椒、蜂蜜、蝎子、菊花等特色产业,推进农产品深加工,积极培育农旅融合新模式、新业态,做大做强生态旅游发展,促进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增收”,真正让特色产业成为示范区发展生态经济的强劲动力,实现绿色生态与经济发展并驾齐驱。

 


宝丰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网站标识码:4104210001

联系电话:0375-6522162 邮编:467400

ICP证号:豫ICP备05017732号-1

豫公网安备 410421020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