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丰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属平顶山市下辖县,西倚伏牛山脉,东瞰黄淮平原,沙河润其南,汝水藩其北,总面积722平方公里,辖7镇3乡3个办事处2个示范区,常住人口49.8万,有曲艺、魔术、酒、汝瓷、红色等“六大文化”,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园林县城,属国家级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重点开发区域,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县域商业“领跑县”、科普示范县、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等荣誉。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24.28亿元、增长3.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96元、增长5.8%。今年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5.22亿元、增长6.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2%,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
宝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秦置父城县。因“宝货兴发,物宝源丰”,北宋宣和二年,宋徽宗赐名“宝丰”。县域东部有汉化观音祖庭香山寺,西部有五大名窑之首的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南部有绵延700多年的马街书会,北部有享誉全国的赵庄魔术,中部有久负盛名的宝丰酒文化。拥有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司令部、刘邓大军“宝丰会议”旧址等红色文化遗存。有全国重点文物4处、省级17处、市级15处,不可移动文物1699处、居全省各县区第4位。
宝丰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地处中原城市群郑州、洛阳、南阳、漯河的中心地带,焦柳铁路纵穿南北,漯宝铁路横贯东西,宁洛、郑栾高速在此交汇,焦唐高速全面建成,即将形成一纵两横、县城闭环的高速公路网络。郑万高铁在域内设站,平漯周高铁开工建设,被纳入河南省区域物流枢纽布局。新建改建庆丰路等20条主要市政道路,改造提升宝州路等10条道路,“八横十纵”城市路网更便捷。平顶山智慧冷链物流产业园等项目进展顺利,物流业提速发展,正在打造豫西南重要物流基地。
宝丰产业兴旺,工业发达。41个工业行业大类宝丰县占26个,初步形成了“一主导一升级一发展”产业推进布局,新材料、煤化工和建材、精细化工产业加快发展。高纯碳材料方面,有生产加工企业62家,特种人造石墨(各项同性等静压石墨)产量达5.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0%,在国内市场拥有重要话语权。平顶山市以宝丰县为基础创成我国“特炭之都”。超纯金属材料方面,龙头企业国玺超纯6N超纯锌、6—8N超纯铜等产品国际领先,正与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洽谈合作建设平顶山中试基地,为全省相关产业提供超纯金属加工中试服务。传统产业方面,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力度持续加大,京宝化工、洁石煤化等企业占平顶山市煤化产业体量的三分之一。大地集团、洁石集团等建材企业壮大发展,获全省民营企业综合100强。精细化工方面,百亿级精细化工产业园加快推进,投资7.8亿元的冠达新材料精细化工项目一期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20亿。渔具电商、花椒、秋月梨、珍稀菌、乳业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继续保有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养牛大县培育县荣誉。
宝丰城乡一体,生态优美。坚持把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作为统筹城乡建设、促进和谐发展的总抓手,做到城建与创文相配套、相协调。县城建成区面积26.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51%。奥林匹克等44个公园游园建成开放,变成了市民家门口休闲、健身、游玩的“打卡地”,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见园”。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累计建成示范村152个、达标村129个,创成全省“两山”转化试点示范县。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商酒务镇韩庄村等3个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石桥镇邢庄村等4个村创成全省“一村一品”示范村。朱洼村、堂洼村被评为中国森林村庄,大黄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杨沟村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王堂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宝丰多元共治,社会稳定。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以“三零”创建为载体,以共建共治共享为路径,延伸服务管理,提升治理效能。县级层面,在全市率先建立“十智融合”县域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应急、教体、公安、交通等10部门高效协同指挥。乡级层面,打造大营镇、肖旗乡综合指挥中心建设样板,“六位一体”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全面铺开。村级层面,当好“一村一专员”招聘工作试点县,配齐全县行政村(社区)专职网格员,建成“摆理堂”“畅听苑”等村级信访工作阵地292个,将问题有效化解在基层,我县荣获全省重复信访积案集中专项治理先进县。
宝丰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网站标识码:4104210001
联系电话:0375-6522162 邮编:46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