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丰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今天是
文号 索引号 00bfx-00000-2024-00002 关键词
主题分类 2024年 体裁分类 服务对象

关于探索银行+协会新型融资路径 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的建议

提案号
第3号
提案者
县政协农业和农村委
标题
关于探索银行+协会新型融资路径 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的建议
提案内容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从2004年算起,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聚焦“三农”工作20年。促进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尽管侧重点因时而变,但其核心目标是强农富农。大多数富农政策的落实都离不开银行业的支持,但多数农民贷款需求同银行的信贷政策及产品有差距,存在“贷款难”、“放款慢”问题。

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我县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570家、家庭农场172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合作社4个,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2家,市级示范合作社15个,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4家,县级示范社40个,县级示范性家庭农场63家。注册资金从数万元到500万元不等,辐射带动周边4.6万农户。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带动农户就业致富、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等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据统计每家经营主体需贷款和季节性融资在30到50万元,省级以上新型经营主体100到200万元。2023年,县级金融机构累计向新型经营主体发放贷款352笔共计1.06亿元,作用发挥不明显。

存在问题

(一)缺少抵押担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经营,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设备,引进技术,开辟场地,融资需求旺盛,由于农村金融自身的弱质性,风险高、收益低,无抵押等因素成为经营主体贷款的瓶颈。

(二)信息不对称。由于受传统经营和文化因素制约,农民对金融产品了解并不多,遇到资金难题时,无法快速解决。比如建行等多家银行为支持乡村振兴,均成立了乡村振兴部,专门解决农业发展中的资金难题,但因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没有很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灵活性不够强。因农业生产有其特殊性,目前金融机构的助农贷款周期多为1年期,在农产品收获后受市场价格等因素制约,需要过渡资金解决存储资金,但往往这时也是还贷时间节点,为发放农民工工资和偿还贷款,只能低价出售农产品,伤害了农民发展的积极性。

建议:

(一)完善政银农沟通机制,建立会员信息库。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深入了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组织县域银行机构开展面对面精准对接,匹配适合的金融产品(如针对我县特色产业花椒、食用菌等推出花椒贷、香菇贷,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提供种植贷、乡村振兴农户贷等产品,解决无有效抵押物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贷款慢问题,探索银行+协会新型融资新路径。

(二)规范金融服务站管理,发挥联农作用。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村级服务站一定的经费保障,依据行业协会、乡村等多种渠道推荐有发展前景、符合产业政策的经营主体,定期收集有贷款需求、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进行对接,给予融资支持。鼓励各银行机构根据自身优势,探索开发适合农村产业发展的新产品。

(三)政府增信,解决企业融资担保难题。一是利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县财投融资担保公司)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二是深化与省农信担合作,构建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提高风险补偿金放大倍数,同时,降低担保费率,切实解决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和有产业支撑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担保难题,支持“三农”经济健康发展。

承办单位
宝丰县金融业发展服务中心
办理结果
A
答复内容

县政协农业和农村委:

您提出的关于“探索银行+协会新型融资路径 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三农”工作是保障社会稳定的最重要基础,是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一直以来,我中心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多措并举,优化提升金融服务“三农”工作质效,助推我县乡村振兴。

(一)充分发挥三级金融服务体系作用,深化银农合作

充分发挥三级金融服务体系作用,收集整理各乡镇产业发展的融资需求,常态化组织县域银行机构在各乡镇召开政银企对接会,开展现场融资需求对接,找准金融支持产业发展切入点,助力乡村产业健康发展。既是对接会又是培训会,既起到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微企业及农户送去信贷政策和资金支持的目的,又为丰富农户金融知识、打造村民诚信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广泛对接,切实做到涉农企业“应贷尽贷”,将金融活水引入“三农”,打通乡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助推我县乡村振兴。

(二)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升金融服务“三农”质效

以“整村授信”为主要抓手,进一步下沉服务力量、服务重心,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三农”质效,加强政银村共建,通过整村授信模式,让每户农民都能获得产业发展“备用金”,引金融活水、浇产业良田、助乡村振兴。以行政村为单元,组织银行机构积极开展信息采集、档案建档、信用评级、授信签约、贷款投放等工作。组织召开宝丰县“整村授信”工作推进会(宝丰农商行专场),各乡镇与县农商行签订《党建金融联动合作意向书》,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扩大“整村授信”覆盖面。近段时间,县农商行开展助力“三夏”生产“整村授信”活动29场,收集到全县各乡镇2241户农户的金融需求信息,为其中的1572户授信20532万元,累计用信602笔、11506万元。邮储银行联合老促会在闹店镇、张八桥镇、赵庄镇等开展了5场整村授信专场活动,共计授信152笔,授信金额6433万元;用信74户,用信金额4189万元。在“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肖旗乡启动会上,为磁盘岭村、史渡洼村、贺岭村、鲁庄村颁发了“信用村”牌匾,邮储银行为该乡103户种养殖大户和商户、小微企业主代表现场授信,累计为有贷款需求客户测试线上贷款额度48笔1728万元。截至6月底,全县各金融机构共计授信29230户,授信金额204150.05万元;用信18454户,用信金额126283.64万元。

(三)创新金融产品,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

县域银行机构深入践行“金融为民”理念,聚焦“三农”领域急难愁盼问题,主动适应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村产业变化,持续提高金融服务适应性,推出各类涉农贷款产品,增加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投放,充分发挥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作用。比如,工行的“粮食种植贷”“粮食收购贷”,邮储银行的“产业贷”“创业担保贷”,农商行的“金燕-助农贷”“稳粮贷”,建行的富农产业贷——香菇贷、花生贷。截至6月底,县域银行机构通过各类贷款产品,累计投放涉农贷款105.75亿元。其中,食用菌产业投放贷款34笔,贷款金额1433.9万元。

(四)持续利用政府增信,解决企业融资担保问题

一是充分利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县财投融资担保公司)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今年以来,多次组织金融机构召开产业帮扶担保贷款评审会,为康乐农牧、金幸养殖等19家涉农企业提供4916万元担保贷款。二是持续深化与省农信担合作,构建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目前在保339户,在保金额1.355亿元,有力支持了“三农”经济发展。

下一步,我中心将围绕农村新兴金融需求,加速补足短板,不断改进农村金融服务,鼓励银行机构结合我县乡村产业发展实际,创新金融产品,多维度扩张金融供给,加大涉农信贷总量投放力度通过提供更契合“三农”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更丰富多元的金融服务,让更多金融资源惠及乡村地区,为我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宝丰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网站标识码:4104210001

联系电话:0375-6522162 邮编:467400

ICP证号:豫ICP备05017732号-1

豫公网安备 410421020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