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 | 索引号 | 00bfx-00000-2023-00002 | 关键词 | ||
主题分类 | 业务信息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
各社区、镇直各单位:
现将《城关镇消防安全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文件要求,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3年6月5日
城关镇消防安全重大风险隐患
专项排查整治2023 行动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要求,深刻汲取河北沧县“3·27”、浙江武义县“4·17”、北京长峰医院“4·18”重大火灾事故教训,细化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国家消防救援局和省、市、县关于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有关决策部署,镇政府决定在我镇集中开展消防安全重大风险隐患专项排查整治 2023 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严格执行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和我省、我市、我县具体措施,聚焦人员活动集中且易造成群死群伤的单位场所,聚焦近年来重特大火灾事故暴露出的问题教训,全面落实单位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地方党政领导责任,切实提高消防安全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改质量,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能力水平,着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推动消防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变,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通过专项行动,全面摸清并动态掌握现阶段消防安全重大风险隐患底数,能够整改的尽快整改销案,一时难以整改的制定分步整改方案,落实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有效降低火灾风险,坚决遏制群死群伤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
二、排查整治重点
(一)重点场所。聚焦六类场所,将具有较大火灾风险、人员活动集中容易造成群死群伤或重大社会影响的场所作为排查整治的重点。
1.公众聚集场所。包括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体育场馆、会堂、公共娱乐以及室内冰雪活动、剧本娱乐等场所。
2.敏感特殊场所。包括医院、养老院、儿童福利院、寄宿制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博物馆和文物建筑、“两类安置区”高层住宅(易地扶贫搬迁、南水北调移民安置区)等。
3.劳动密集型企业。包括同一时间容纳 30 人以上的制鞋、制衣、玩具生产加工、肉食蔬菜水果等食品加工、家具木材加工等企业。
4.混合生产经营场所。包括分租、转租形成“园中园”、“厂中厂”劳动密集型企业,集餐饮、文化、体育等多业态多功能于一体的合用场所,老旧商住楼等。
5.“九小”场所和沿街门店。小商店、小餐馆、小网吧、小旅馆、小歌舞娱乐场所、小美容洗浴场所、小培训机构、小诊所、小生产加工企业等场所和沿街门店。
6.居民小区。包括高层、多层住宅小区。
(二)重点问题。聚焦致灾要素,按照火灾发生发展的规律,将火源气源电源管理、安全疏散、初期处置等作为排查整治的重点。
1.火源气源管理。营业或使用期间,违规动火动焊作业;外来施工作业人员未落实“三清三讲三落实”措施;违规存放、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混合生产经营场所中各单位动火施工不报告、不审批,不告知其他单位。
2.电源管理。配电箱(柜)电线连接不规范;违章带负荷拉、合闸;电线电缆未穿管保护,直接穿越易燃可燃材料,开关、插座直接安装在易燃可燃材料上;照明灯具与可燃物未保持可靠安全距离,未采取隔热、散热等措施;违规使用未经产品质量认证的大功率电器或移动插排;电动自行车(蓄电池)违规在室内停放或充电;电化学储能电站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内;医院、养老院的制氧站、氧气瓶间违规使用非防爆电器设备,使用锂离子电池的医疗设备、轮椅未在指定安全区域充电;电缆井、管道井内电气线路混接、线路敷设不规范、线缆老化等。
3.易燃可燃保温材料和装饰装修。人员密集场所及其配套冷库室内保温材料燃烧性能不符合要求;违规使用聚丙烯、聚乙烯、聚氨酯、聚苯乙烯等材质的易燃可燃材料尤其是塑料绿植,进行装饰装修;违章搭建易燃可燃材料夹芯彩钢板建筑。
4.安全疏散条件。疏散楼梯数量不足或设置不符合要求;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在人员密集场所的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消防应急广播、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未保持完好有效;医院、养老院未将失能和行动不便患者安排在建筑较低楼层,在通道、楼梯间增加床位,影响人员疏散;混合生产经营场所不同独立单位间的分隔占用疏散通道、锁闭安全出口,不能保证各自独立的疏散楼梯。
5.防火分隔。未按要求设置防火分区;防火门、防火卷帘、防火墙等损坏严重,不具备防火分隔功能;电缆井、管道井等防火封堵不严密;管道井检查门未使用防火门或损坏;混合生产经营场所内违规设置员工宿舍。
6.消防设施设备。未按要求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或水压、水量不能满足灭火需求;未按要求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喷水灭火、气体灭火、防排烟等设施,或消防设施系统损坏瘫痪无法正常使用,不具备防灭火功能。
7.管理责任落实。未严格落实动火施工审批制度、夜间值班制度;未落实全员消防培训、疏散演练;消防控制室人员、电工、电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不掌握消防安全操作规程;保安、护工、宿管员等不熟悉安全出口,不具备组织逃生自救能力;医院、养老院夜间无人值守或值班人员不具备组织人员疏散能力;混合生产经营场所未明确统一管理单位,各单位之间消防安全责任不明晰,没有物业管理单位或明确牵头单位,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等缺乏管理;外包外租场所的租赁双方未签订消防安全协议,未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及管理职责;擅自改变场所火灾危险性定性,如丁戊类厂房用作丙类生产储存、丙类厂房用作甲乙类生产储存,增大火灾危险性。
8.初起火灾处置。未按要求建立微型消防站或明确初起火灾扑救力量;未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可操作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混合生产经营场所未建立消防联勤联动机制,发生火灾等紧急状况时无人第一时间通知并组织疏散。
各社区居委会、镇直各部门要深刻吸取近年来典型火灾事故教训,举一反三,结合辖区产业结构、重大项目、季节特点等,开展消防安全风险研判,对照排查整治重点进行筛查,找出本辖区、本行业系统不放心、不托底单位场所,进一步细化排查整治范围和重点,因地制宜开展仓储物流、易燃易爆、群租房、村(居)民自建房等具有辖区特点的排查整治。
三、排查整治措施
(一)推动落实主体责任
组织社会单位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大培训大演练活动,指导六类重点整治场所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规范和加强日常消防安全自我管理。
1.健全责任体系。督促企业严格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必须熟悉掌握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消防安全知识。完善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健全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明确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
2.开展摸底调研。对六类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开展调查研究,重点围绕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构成,专职或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数量、资质及工作能力,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微型消防站建设以及消防岗位员工福利待遇等开展专项调研,提出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的针对性措施。
3.实施自查自改。督促指导六类场所结合《社会单位开展消防安全检查要点》,紧盯动火电焊、装饰装修、安全疏散等致灾因素,自评自知风险、自查自改隐患,落实消防安全“自知、自查、自改”和公示承诺制。针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建立消防安全重大风险隐患台账清单,实行闭环管理,确保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应急预案及整改期间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专项行动期间,公众聚集场所、敏感特殊场所、混合生产经营场所、劳动密集型企业每月向辖区消防部门和主管部门报告自查自改情况;“九小”场所和沿街门店、居民小区物业服务企业每月向辖区乡镇、示范区、办事处报告自查自改情况。
4.开展全员培训。发动六类场所组织专业电工、电焊工、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员等重点工种人员,以及一般员工和新入职员工结合岗位火灾危险性,分批分类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加强消防安全常识学习和基本实操技能训练。建立员工电子培训档案,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员工消防知识熟悉度。利用“全民消防安全学习云平台”开展消防安全知识答题竞赛活动,使员工达到“四会一知道”要求(即会报警、会逃生、会扑救初起火灾、会正确使用消防器材,知道本单位及本岗位火灾危险性),全面提高单位防控火灾能力。
5.开展疏散演练。指导六类场所制定完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重点加强夜间、节日期间和重点部位等专项疏散演练,并结合场所规模特点、火灾风险、灭火力量和消防设施等实际情况,分区域、分业务部门制定完善灭火和应急疏散总预案和子预案。
(二)全方位开展排查
1.加强分析研判。针对本地六类场所实际,结合火灾形势进行深入分析,研判消防安全突出风险,制定加强消防安全工作对策,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进全面排查工作。
2.开展分包帮扶。实行社区、镇直各部门两级干部分包帮扶指导,共同开展突出风险隐患排查,指导帮助火灾隐患整改。
3.开展常态排查。各社区、镇直各部门针对“九小”场所、沿街门店、村(居)民自建房等场所区域,常态化开展防火巡查和消防宣传,抓实隐患“排查、整改、销案”闭环。对排查发现存在违规用火用电、违规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违章动火施工、锁闭安全出口、占用消防车通道等情形的,应及时制止、劝阻;问题严重的,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4.推动部门检查。镇直各部门要紧盯六类场所开展本行业本领域排查整治。积极配合应急、市场监管、住建、公安、发改等部门,加强电焊作业、电动自行车、金属夹芯板、外墙保温材料等领域全链条管控,适时开展联合检查,前移防火关口。对照行业领域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重点场所火灾防范风险指南及检查指引,督促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和人防物防技防措施。
5.完善工作机制。规范消防安全服务中心工作运行,完善工作台账资料,加强基础办公设备配备,完善日常工作经费保障,逐步完善服务中心考评奖惩机制,不断提高工作积极性。
6.实施举报奖励。依托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不断规范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举报处理,根据消防安全风险程度落实举报奖励,加大对重大风险隐患举报人员的奖励力度,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专项行动的积极性,鼓励群众举报身边火灾隐患,实现共享共治。
(三)强化消防宣传培训
1.浓厚舆论氛围。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的宣传优势,灵活运用新闻报道、媒体访谈、特别节目、主题活动等手段,集中宣传报道专项行动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扩大专项行动社会影响力。要广泛发动队伍内外力量,结合消防宣传“五进”工作,综合运用舆论监督和社会化手段,坚持正面宣传与反面警示相结合,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2.开展警示教育。结合“火灾警示教育月”、“安全生产月”活动,集中开展典型火灾案例警示教育,以案说法、以案明责,倒逼隐患整改落实。制作发布六类重点场所火灾案例警示片,剖析起火原因、解读事故教训,发动基层力量分众展播,警示单位、教育公众。专项行动期间,对关停的场所,要进行集中曝光;对发生的典型火灾,要及时组织相关地区、场所负责人开展现场警示教育。
3.实施精准宣传。加大对六类排查整治重点场所和八类重点问题的宣传力度,区分不同目标人群,采取不同形式和手段,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精准宣传教育培训。针对性开展主体责任落实、安全动火动焊宣传,指导开展全员消防培训演练,掌握初期火灾应对方法。针对“九小”场所、沿街门店和住宅区,开展电动自行车、燃气安全常识普及和逃生技能培训。督促指导单位利用电子显示屏、宣传橱窗、内部广播、“双微”平台(微博、微信)等,常态播发消防安全提示字幕和公益广告,推动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4.组织专项培训。组织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和管理人员分批接受消防安全专业培训,对电工、燃气操作人员、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开展专项培训,熟悉掌握岗位火灾危险性和基本消防技能。
(四)狠抓风险隐患整改
1.严处违法行为。加大重大隐患整治力度,以必要的执法数量切实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质量,同时加强针对性消防业务培训,提高排查整改隐患的能力。对单位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依法不予处罚;对自查未查出或查出后未采取整改措施的,依法上报有关部门予以处罚;对因排查整治不力导致重大风险隐患依然存在或发生火灾事故的,依法对单位或主要负责人实施处罚。
2.严格挂牌督办。提请政府召开现场会、约谈会,督促重大火灾隐患单位签订承诺书、落实整改责任。对逾期未整改销案的以及新确定整改难度较大的重大火灾隐患,提请政府挂牌督办;对单位自身确无能力整改的,提请政府协调解决。
3.开展媒体曝光。积极协调主流媒体、门户网站,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等媒介,跟拍记录专项行动情况,在媒体平台开设曝光台,对区域性、严重影响公共安全、久拖不改的重大火灾隐患进行曝光并跟踪报道整改进程,以强有力的舆论监督推动消除隐患;对排查整治中好的做法和场所,要正面宣传报道,切实强化教育引导和震慑警示作用。
四、步骤阶段
专项行动大体分四个步骤,各阶段交叉进行、压茬推进。
(一)动员部署(2023 年 6 月 5 日前)。各社区居委会、镇直各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细化排查整治范围、重点、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工作机制,并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发动,确保方案要求落实到位。
(二)自查自改(2023 年 8 月底前)。组织单位对照方案要求,认真开展自查自改,建立消防安全重大风险隐患台账,按规定主动报告,对重点地区、重点单位开展指导帮扶。
(三)督促整改(2023 年 11 月底前)。镇执法大队、消防服务中心联合各社区、镇直各部门,聚焦消防安全重大风险隐患和检查事项,深入单位场所开展执法检查,依法严格查处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对影响公共安全、整改难度大的,提请政府挂牌督办。
(四)总结提高(2023 年 12 月底前)。全面总结专项行动取得的成效,系统梳理经验做法,积极推动互学互鉴,健全完善消防安全治理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专项行动作为主题教育检视整改的重要内容,认真抓好落实。各乡镇、各部门要将专项行动作为党委工程,成立领导小组,加强指挥调度、统筹协调、指导督办。主要领导要亲力亲为、靠前指挥协调,确保各项任务有效落实。
(二)压紧压实责任。对核查发现的每处隐患问题,要明确整改时限、整改责任和整改措施,综合采取执法、曝光、约谈、信用惩戒等手段,强力督促隐患整改。通过召开现场会、约谈会等方式,督促重大火灾隐患单位签订承诺书、落实整改责任。对逾期未整改销案的以及新确定整改难度较大的重大火灾隐患,提请县政府挂牌督办。
(三)搞好工作统筹。要将专项行动与医疗卫生机构、劳动密集型企业、高层建筑、“九小”场所沿街门店和居民小区等专项整治,与重要节点、重大活动消防安保,与基层消防力量建设、消防监督业务培训等基础工作结合起来,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推动破解深层次突出问题,加快推动消防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变,提升整体消防安全治理水平。
宝丰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网站标识码:4104210001
联系电话:0375-6522162 邮编:46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