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丰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今天是
文号 索引号 00bfx-00000-2021-00001 关键词
主题分类 规划信息 体裁分类 服务对象

关于宝丰县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宝丰县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0年7月25日在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宝丰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毕志伟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宝丰县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0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全县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较好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24.08亿元,同比增长8.0%,完成计划目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34亿元,同比增长11.86%,高于计划目标0.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继续保持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39.72亿元,同比增长8.7%,占GDP比重首次突破40%;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34亿元,同比增长11.2%,完成计划目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完成市定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市定目标之内,空气优良天数194天。

  (二)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出台了《宝丰县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示范村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宝丰县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2019-2022年)》初稿已编制完成。现代农业不断发展。全年新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万亩,累计达29.1万亩,粮食总产达28.17万吨。特色产业得到发展。培育名优特新农产品35个,观音堂花椒、翟集醋等特色产业助推了“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发展。现代畜牧业取得新进展。优然牧业已完成投资2亿元,存栏奶牛4200头;康龙集团创建为河南省农业科技园区。我县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县。龙王沟乡村振兴示范区全面启动。总体规划积极实施,流转土地8000亩,发展实体企业9家,谋划项目31个,在建项目9个。成功举办了端午节文化节会等活动,龙王沟品牌逐步叫响。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厕所革命深入推进,共完成农户改厕13701户。积极实施“三清三改三增”、“百村示范,整县推进”行动。大黄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我县人居环境工作连续四次全市综合评比第一,代表平顶山在全省第三次、第四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三)工业动能加速转换。规上、小微企业分别新增16家、60家,增加值分别增长8.6%、5.0%。转型攻坚扎实推进。实施转型攻坚项目44个,总投资232.33亿元,项目数量位居全市第一。主导产业稳步提高。装备制造、新型煤化工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支撑引领作用初显,入库企业46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1.7%。“三大改造”推进有力。完成改造项目38个,总投资59.65亿元,其中,技术、绿色化、智能化改造项目分别为18个、5个、15个,占全县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6.9%。宝棉纺织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大地水泥成功创建省级绿色工厂,京宝焦化、五星石墨成功创建省级绿色环保引领企业。高新技术发展加速。五星石墨、大博瓷画等11家企业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慧众源生物科技等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视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眼镜城开业运营;石墨碳素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五星石墨产品已完全能够替代进口,掌握全国定价话语权,实现产值2亿元,利税2.4亿元;宝丰酒业实现了突破性发展,实现总产值5.25亿元,增长40.1%;完成税收0.22亿元,增长42.5%。宝酒“师·作”新品9月惊艳亮相郑州,成功开拓了国内高端市场。“小巨人”企业铁福来,获得全市唯一创新链发展中央预算内资金480万元,实现产值3亿元,利税2.6亿元。

  (四)现代服务业势头良好。现代物流集聚发展。编制完成《宝丰县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9-2025)》,西商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等物流项目积极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中国汝窑古镇修建性详细规划》完成终期评审。成功举办印象宝丰· 2019“宝丰酒”杯首届端午文化旅游节等节会活动。全县拥有国家A级景区8家,总数位居全市第二,被确定为河南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县。现代商贸势头良好。亿联新都会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电子商务实现新跨越。全县电商交易额1.9亿元,跨境电商交易额1430万美元。设立电子商务进农村服务站点190个,39个贫困村实现全覆盖。成功举办首届扶贫产品“双11”电商购物节。我县被商务厅评为2019年淘宝直播村播试点县、荣获河南省农产品电商十强县。

  (五)园区支撑明显增强。产业集聚区全年规上企业入库15家,工业总产值221.83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8.31亿元,完成四上企业税收4.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85亿元。总部经济取得新成效,先后对接10家总部经济企业,入驻宏图永兴等总部企业8家,纳税2.38亿元。特色商业区新入驻企业9家,总数达4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3亿元。高铁商务区内平顶山西站主体工程竣工、东广场建设已完工,郑万铁路(河南)段于12月1日正式通车运营。2条市区、3条县城公交线路已通车。高铁综合客运站正在按计划施工。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园全年主营业务收入74.5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07%,完成税收5678.6万元。旭阳兴宇10万吨针状焦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博翔碳素二期开工建设,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建成。平顶山健康食品(宝丰)产业园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亿元,完成税收3200万元。园区已累计入驻丰佳生物等11家企业。

  (六)招商选资、项目建设持续领先。招商选资取得新进展。全年利用境外资金6300万美元、省外资金146亿元人民币。开展招商活动27次,专题招商签约招商项目12个,签约资金152.2亿元。重点项目建设全市持续领先。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重点项目建设专项督导组,以下发书记督办单的形式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全县安排重点项目115个,总投资639.3亿元,其中,省重点项目10个,总投资210亿元,市重点项目35个,总投资384.1亿元,省重点项目数量全市第一。全年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3次,新开工县一高改扩建等千万元以上项目92个,总投资188.5亿元。省、市、县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任务的135.1%、132.6%、102.3%。项目建设连续4年保持全市第一。

  (七)财税金融保障有力。税收任务超额完成。税收、财政分别完成11.25亿元、3.08亿元,税比78.49%;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8.02亿元,增长37.41%。金融支持不断加强。5家国有公司融资到位资金54.32亿元,完成全年融资任务40亿元的135.8%。全县直接融资20亿元,完成全年融资任务的200%。“银政通”等资金池为旭原不锈钢、康龙公司等10家县域中小企业累计融资贷款52笔,发放贷款4.6亿元,担保贷款18笔、11.48亿元,助推了企业发展。资金争取再创新高。全年争取上级政策项目资金和政府债券资金25.55亿元,全市县区排名第一。其中,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基础设施补短板等领域,共争取政策性资金项目42个,争取到位资金5.01亿元。成功争取债券项目23个,争取资金6.11亿元。

  (八)城乡建设提质发展。城区旧貌换新颜。棚户区改造工作顺利实施,主体完工5400套,基本建成1442套,分配入住504套;投入资金2715万元,完成教体局家属院等24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人民路东段等建筑物外立面美化工程有效实施;文笔山绿博园项目积极推进;投入资金14.38亿元,完成平顶山西站供电工程电力排管等41项重点市政工程项目。乡村建设全面提速。乡镇规划编纂不断加快,石桥镇、大营镇被确定为市级特色小镇试点培育对象;6个国家级、34个省级传统村落得到有效保护,白石坡等4个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建设完成。气化乡镇成效显著,张八桥镇、前营乡、商酒务镇等119个行政村、40568户,完成管道安装村外敷设中压管网116.5公里。

  (九)改革开放持续深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高规格成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宝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成立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建立相关制度,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土地综合利用改革深入推进。以政策调整等方式获批建设用地5136亩,征收土地2470亩,供应土地2772亩,成交土地出让价款17.83亿元。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以商事登记、投资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改革为重点,落实“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推行便民服务向基层延伸,启动免费邮寄、免费文印和免费刻章服务,审批事项承诺办结时限压缩60%以上。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不断探索新办法。出台了《县属国有公司对外担保管理暂行办法》等15项监管制度,打造国资监管新模式,实现资产管理全覆盖。行政事业资产监督系统日趋完善,资源性资产、金融资产、特许经营权正在有益尝试。

  (十)生态建设加压推进。打好节能降耗主动战。对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超过1000吨标准煤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节能审查;对全县年度煤炭消费总量目标分企业核算,健全重点耗煤企业煤炭消费台账,严格落实月报制度,做好调控和预警工作。打好污染防治持久战。全面防治大气污染,“电代煤”“气代煤”完成10511户,超额完成市定目标;全面实施“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行动;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坚决落实“六个百分百”;对VOCs无组织排放等120家工业企业环境进行治理,已完成114个,完成率95%。严格落实河长制。开展河道水库督查督导46次,下达督查整改通知书34份。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对企业周边农用地、工业园区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土壤环境进行监测,确保土壤安全。生态得到新改善。完成营造林4.2万亩,全省森林河南“六化”建设现场观摩会在我县召开。

  (十一)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开展行业及专项扶贫工作。行业扶贫工作深入开展。教育扶贫资助建档立卡学生5365人次,资助金额446.68万元;健康扶贫报销建档立卡户医疗费用2486.28万元;住房扶贫完成省级认定314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就业扶贫安排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4773人就业,其中公益性岗位就业1294人;争取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资金670.75万元,对全县6个贫困村的供水工程进行修缮;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农村低保金777.83万元。易地搬迁扶贫后续保障有力。争取上级搬迁资金3278.14万元,实现配套工程“5个有”、后续产业“5个1”,推进后续发展“5个新”。产业扶贫工作持续推进。产业扶贫资金池1500万元发挥资金乘数效应,放贷27笔、6030万元。企贷企用贷款到期23笔、13340万元,未出现违约。户贷户用放贷1139户,合计金额5695万元,实现增收410万元。通过产业带动,产业扶持叠加度达4.19,户均收益额度突破1.5万元。2019年实现全县9个贫困村出列、1599户3538人脱贫。

  (十二)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教育工作实现新突破。在全省率先实施“县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市率先开展课后延时服务;高招本科上线率达62.0%,居全市前列,海军招飞实现“零”突破;贾复初中、博城路小学建成招生。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县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已完成80%,县中医院整体迁建项目基本完工,在全省率先建立卫生监督与行政许可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以“一卡三中心”为主体的智慧医疗体系,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通过国家验收。文化事业发展节节高。成功举办2019中国·宝丰乡村振兴高端论坛暨“一带一路”宝丰文化旅游大会、马街书会等活动。331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已全部建成。“展馆之城”加快推进,宝丰纺织服饰博物馆等项目正在建设。体育工作取得新进展。承办举办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宝丰站)等58项赛事。围绕打造中原运动城目标,推进两馆一场、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建设。社会保障得到新提高。新增安置城镇劳动力就业7492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611人,发放小额贷款5450万元,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3123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职参保人数达到2.7万人;大营镇等4个乡镇的7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投入运行。安全工作持续稳定。我县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市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同时,信访、综治、残疾人事业、广播电视、史志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创新不够,企业研发投入普遍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二是结构不优。工业发展中传统产业占比大,高新技术企业少,产品附加值低;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缺乏龙头企业,对县域经济支撑弱。三是招商质量不高。前期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精准识别,“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主体意识不强、促进营商环境优化的改革举措不够。

  二、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制定并实施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圆满完成2020年各项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六稳”“六保”工作,创新发展、做强优势、补齐短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建设“工业强、物流强、文旅强、乡村强”的四强县,创建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2020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略高于经济增长水平;

  ——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完成市定目标。

  三、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2020年,我们将进一步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强力推进“工业强、物流强、文旅强、乡村强”四强县建设。

  (一)着力推进“工业强县”实施。做好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规划,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把脉问诊,理出发展新思路。

  做优传统产业。实施“三大改造”项目57个,占全县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62.6%。新型建材产业加快圣诺陶瓷新型墙地砖及陶瓷釉料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打造全省最大的墙地砖生产基地。食品工业加大支持以伊利乳业为龙头的乳制品加工基地建设,扩大乳制品企业加工规模,增强竞争能力。提升以宝丰酒业为龙头的宝丰酒品牌新形象,提高市场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

  做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不锈钢、装备制造等产业集聚效应。不锈钢产业以翔隆不锈钢为龙头,加大与金汇、一重集团的产业合作,加快废钢回收再利用项目建设,推动不锈钢全产业链循环高效绿色发展,2020年实现不锈钢产业产值120亿元,打造全国重要的不锈钢产业基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推进铁福来煤矿防突钻探高端装备、广原非标智能装备、中材环保装备制造等项目建设,打造河南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名片。支持铁福来、五星石墨加大创新能力建设,创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做好特色产业。视光产业以中部国际视光产业园为依托,发挥宝视达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引进隐形眼镜、防辐射医学镜片、眼镜护理液、仓储、眼镜配件等项目,打造集研发、生产、培训、物流配送为一体的高科技视光产业链。石墨碳素产业以五星石墨、博翔碳素为龙头,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加快河南领创碳材料产业园建设进度,建设全国最具竞争力的石墨碳素产业基地。

  推进园区建设。产业集聚区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四上企业入库力度,提高规上企业税收收入,加速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实现营业收入210亿元,利税17亿元,新增就业5000人。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快循环化改造进度。充分利用我县已形成的煤化工、不锈钢产业优势,推进焦化、钢铁产业链的有机结合,实现园区循环化发展。加快不锈钢产业园、宝新公司年产1500万副眼镜架加工及配套设施等项目建设进度。

  (二)着力推进“物流强县”建设。加快落实《宝丰县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21-2025)》,依托重要交通枢纽、产业园区、重点项目,统筹考虑区域交通干道和运输方式、物流节点和物流通道的衔接,构建“一核、一轴、多点”的空间布局结构。将我县建设成为物流设施布局合理、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明显增强、豫西南重要的区域物流发展高地和增长极。

  强力培育现代物流产业主体。加强对制造业物流分离外包的指导和促进,加快制造业物流管理体系创新。加快煤化工、不锈钢、建材等优势企业打造制造业智慧物流管理体系。加快现代物流企业引进,整合提升传统物流企业。推进宝丰多式联运智慧物流港、平顶山内陆物流港、万瑞汽车物流园、宝丰县汽贸城物流园等物流园区建设。

  大力推动物流多业融合发展。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物流企业主动融入主导产业物流供应链,建立产业联动战略合作关系,建设第三方物流企业搭建城市共同配送信息服务平台,发展面向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社会化协同配送物流服务。引导快递企业为特色农产品提供适应农业生产季节性特点的标准化、定制化服务。鼓励改造、新建一批适应现代流通和消费需求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实现肉类等重要冷链商品从生产流通加工源头到消费终端的全程冷链物流“无缝衔接”。

  推动物流项目建设。加快平西铁路支线、宝丰县铁路物流综合发运站、洁石专用线、宝丰县汽贸城、智慧冷链产业园、众口生猪屠宰配送中心、中央厨房等物流项目建设,建成宝丰县西商农产品(冷链)物流园、“货百顺”网络货运平台项目。使物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建设行业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各方信息的互联互通、集约共享和有效联动。加快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建立现代信息管理系统、智慧分拨调配系统及智慧末端配送网络,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提高物流管理效率。加快搭建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全县物流产业资源,建设基于“互联网+”的现代物流互联互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多部门管理与业务系统联动,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

  加强物流通道建设。畅通铁路物流通道。依托焦柳铁路、孟宝铁路等铁路干线,构建铁路物流通道。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宝丰多式联运智慧物流园、宝丰县铁路物流综合发运站、宝州国际陆港物流园等火车货运站,加快建设物流园区多式联运货物集散中心。畅通公路物流通道。依托宁洛高速公路、郑栾高速公路等区域交通干线,重点推进与高速公路出入口之间联系道路建设,实现高等级公路与产业园区直接连接。本着“近城不进城”的原则,加快环城物流通道建设,推进大地路北延到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园、昌盛路南延到高铁商务区建设,为大型货车提供畅通通道,支持城市建设。畅通县域物流通道。加快县域内公路物流通道的网络化建设,优化路网结构,积极推进平顶山北绕城公路宝丰段建设,加快农村公路提质改造步伐,全面提升通运能力。

  (三)着力推进“文旅强县”建设。有效利用我县观音文化、汝瓷文化、曲艺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优势,利用郑州半小时生活圈区位优势,主动对接强势文旅企业,打造“文旅强县”。

  加快推进文化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豫西行政干校(宝丰杨家大院)旧址保护开发、纺织服饰博物馆、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保护等项目建设;筹建郑万高铁平顶山西站旅游集散中心。加快乡村民宿建设,新建民宿10套。汝窑博物馆和马街民俗园启动创建国家4A级景区,龙王沟、石板河创建国家3A级景区。有序推进宝丰博物馆和中国曲艺小镇、魔术小镇、体育小镇、汝窑小镇、双城古镇等特色文化项目建设。开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申报保护工作。

  挖掘利用文化遗产。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做好汝瓷烧制技艺、赵庄魔术等非遗项目展示展演和传承人相关申报、命名和保护工作。扎实推进说唱文化(宝丰)生态实验区建设。推进汝瓷烧制技艺、宝丰酒传统酿造技艺、宝丰米醋传统酿造技艺、魔术及说唱表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其他民间艺术、工艺的传承发展,将非遗与旅游景区、研学旅游深度融合。加强文物保护与利用,将我县文物遗址众多的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的优势,让文物产生更大价值,积极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全面推进“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林业”“旅游+教育”建设,促进业态融合发展。建设中原干部培训学院、余家实业和龙王沟示范区龙泉寺村研学旅游营地,打造宝丰研学核心产品,塑造“研学宝丰”市场形象。建成大宋宫廷汝瓷创新孵化平台,引导汝窑陶瓷生产与研学、旅游相融合。积极发展特色食宿,打造精品民宿,挖掘包装宝丰非遗美食,建设美食一条街,打造特色食宿精品旅游线路。加快发展康养度假旅游,建设好石板河古村景区、三间房林区、香山古镇休养区、文笔山绿博园等康养旅游项目,加快打造龙王沟乡村旅游区,组织策划森林瑜伽、森林徒步、自行车慢游等康养文旅活动,让宝丰成为生态康养度假重要目的地。大力发展智慧文旅,争创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推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积极发展体育旅游,承办国际、国家级地方特色体育赛事,打造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和地域体育品牌,以体育赛事的大力举办,激活全县第三产业。

  (四)着力推进“乡村强县”建设。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绿色发展农业先试支撑体系建设为抓手,以稳定粮食产能为前提,以农牧结合、农旅结合为特色,着力培育乳、果、肉、醋、酒、瓷六大产业。持续实施“循环农业+品牌农业+协同农业”发展战略,坚持以循环农业为基础,用生态促发展,用品质换空间,用绿色发展促农产品质量转型升级的新路子。加速补齐“三农”短板。

  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落实”四优四化”要求,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果蔬、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统筹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推进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依托康龙众口、荣欣种植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在西部浅山丘陵区发展梨、桃、柿等林果业。依托西部山区观音堂花椒基地和东部李庄乡、闹店镇花生种植基地,发展花椒、花生精深加工业,做大建强花椒、花生产业;以伊利乳业、丰佳生物、冯异醋业等为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乳品、调味品等加工业、拉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以康龙共享农庄等园区为依托,发展采摘、休闲观光等旅游业态,形成集绿色产品生产、销售和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立足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一乡ー业”“一村一品”等特色产业。

  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农业品牌化建设。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综合产能。争取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万亩。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以赵庄镇、石桥镇等耕地地力较好的乡镇为重点,建设绿色高产高效耕地面积2万亩,辐射带动10万亩,实施“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行动,确保粮食丰产丰收。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以我县被确定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试点县建设为契机,开展2-4项绿色技术试验,建立2万亩以上绿色种养技术试验基地,推广“百亩千头生态方”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大力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农业品牌化建设。2020年,培育绿色食品27个、名特优新农产品35个以上,进一步提升众口菜粮、翟集醋等农业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发展现代畜牧业,保持畜牧业优势地位。充分发挥伊利、康龙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优势,重点发展生猪、奶牛养殖业。建成平项山优然牧业万头奶牛牧场建设项目,建立标准化奶牛养殖示范基地,加大对伊利乳业、源源乳业、合源乳业等乳业公司的扶持力度,推进伊利二期建设,打造年产40万吨液态奶的“中原奶都”。推进河南康龙实业集团畜牧业循环农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生猪规模化养殖和加工销售,加快康龙生猪屠宰加工厂建设。积极发展数字农业,出台县域数字农业发展规划及支持政策,优先推进数字畜禽养殖试点县建设工作。

  探索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物流产业。积极探索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促进生产线的不断升级,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开发更多衍生品,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平顶山(宝丰)健康食品产业园的承载能力,加快中建投冷链物流园建设,推进法国索迪斯集团食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加快“中央厨房”项目实施,为全县乃至周边县市区人民群众提供放心优质食品。

  (五)推进招商选资和项目建设。紧紧围绕装备制造(不锈钢)、新能源、新材料、文化旅游、现代物流、视光、汝瓷、食品加工等产业开展精准招商,以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行业知名企业为重点,促成一批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落地。围绕总部经济抓招商,利用特有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吸引企业将总部落户我县,增加产业带动作用。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围绕工业、能源、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突出抓好686.5亿元的100个重点项目建设,年度完成投资138.6亿元。坚持县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和重点项目督导考评工作机制,细化任务目标,强化责任落实,进一步优化外部环境,确保圣诺陶瓷、优然牧业奶牛养殖示范牧场等在建项目按序时进度扎实推进,确保洁石煤化干熄焦、君文湿地公园、人民医院改扩建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用)。每季度组织一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确保领创新型碳材料产业园、创新创业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

  (六)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县一高改扩建工程进度,在城区新建2所高中、1所初中、4所小学和2所幼儿园,进一步解决县城“大班额”问题。开工建设乡村教师周转房、保障房,乡镇第二中心幼儿园和农村中小学集中改厕项目,进一步加强农村学校硬件建设。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完善对社会培训机构的管理。实施文化惠民活动。以“文化进万家”活动为主线,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化活动,让城乡群众真正享受到文化均等化。推进卫生事业发展。稳步推进中医院迁建、县人民医院改扩建、妇女儿童医院项目建设工作。持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建成紧密型健康医疗集团。加大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免费预防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及“两癌”筛查民生实事。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促进中医传承创新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加快推进社会福利救助园区、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迁建县特殊教育学校。加大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信息化建设力度,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广开就业门路,推动城乡就业工作平稳发展。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发展扶贫产业,鼓励自主创业;开展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大力开展“评星树典”活动,通过对典型的选树,发挥正向激励作用,让贫困群众敢想敢干、能干会干。确保2020年2个贫困村出列、1475人脱贫目标。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节能降耗和能源“双替代”工作,确保全县大气质量持续好转。重点打击偷排偷放、超标排污等违法行为,促进水环境质量持续全面改善。加强重金属等污染防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继续实施“厕所革命”。整村推进43个,完成农村公厕85座。

  (七)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香山大道文峰路、东兴一路等12项市政工程建设任务,开工建设宝丰县西部园区圣诺陶瓷园区洁石煤化路等5项改扩建工程,建成扶贫一号、二号公路,完成157个自然村“通村入组”目标任务。天然气安装全力推进。敷设城区燃气中压管道4公里,发展城镇燃气民用户3000户;全面完成12个乡(镇)的气化乡镇安装工程。

  (八)强化财税金融保障。在培育财源强化征收的同时,加大对“三区两园”企业资金扶持力度,支持传统优势企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坚持把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作为首要任务,努力压缩“三公”等一般性支出。紧盯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方向,围绕乡村振兴、民生短板工程等政策支持领域,认真谋划项目,全年计划争取政策项目资金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30亿元以上。全年力争完成融资40亿元以上,发行债券8亿元以上。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确保新增贷款13亿元,贷款增速高于存款增速,存贷比不低于70%。

  各位代表,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梦想和辉煌同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勠力同心,锐意进取,克难攻坚,务实重干,为全县“三起来”示范县创建、“四强县”建设、迈入全国“一百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坚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

  

  名 词 解 释

   

  1.一村一品:以村为基础,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挖掘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大力发展有特色、价值高、影响力大的拳头产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以及更大的区域范围,拥有一个或几个市。

  2.三清三改三增:“三清”指清垃圾、清塘沟、清畜禽粪污染;“三改”指改水、改厕、改旧习;“三增”指增绿、增亮、增文化。

  3.VOCs:常温常压下任何能挥发的有机固体或液体。

  4.县管校聘: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特别是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

  5.县域治理“三起来”: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对县域经济发展所做的指示,指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不断取得事业发展新成绩。

  6.三大改造:工业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和企业技术改造。

  7.一核、一轴、多点:以县城新城区为核心的现代物流集聚、生产性物流发展轴和多类型现代物流节点。

  8.五个新:使广大搬迁群众饮水思源感恩“新时代”、高高兴兴住进“新房子”、提振精神展现“新气象”、稳定脱贫实现“新作为”、齐心协力营建“新家园”。易地搬迁产业扶贫“5个1”,即建设1个村级光伏小电站,1项特色产业帮扶措施,1个扶贫车间,1个就业岗位,1份复垦收益。

  9.六个百分百:施工现场围挡率100%;施工现场物料堆放覆盖率100%;施工现场地面硬化率100%;施工现场出入口车辆冲洗率100%;施工现场湿法作业率100%;运输车辆密闭率100%。

  10.“两不愁三保障”:国家在易地扶贫搬迁中提出的主要目标。“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宝丰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网站标识码:4104210001

联系电话:0375-6522162 邮编:467400

ICP证号:豫ICP备05017732号-1

豫公网安备 41042102000032号